



前置作業請參考01篇
單元正負極介紹
把單元固定好
接著左手壓線、右手拿焊槍(或看個人習慣) 沾焊錫後三秒內焊上
焊完正負極一顆、再換另一顆!
二顆都焊完了!
前蓋接合後就ok!
A耳機殼
a1、耳殼介紹
a2、前蓋貼濾網、濾網請壓實調好位置
a3.非一體成形的 尾管黏合 (每種耳殼不同、有些耳殼的尾館從外面裝上)
其它非前蓋的零件黏合(如耳掛式殼、少數特殊殼以後再教學)
a4、耳機前蓋可以先裝上單元(使用調音綿貼上、或是用E8000膠)
a5、貼濾網、尾管、推薦使用的膠:瞬間膠、貼塑膠模型的膠
B耳機線穿殼
b1、紅色的線代表右聲道正極、橘色是負極 穿過右邊的殼 尾管 藍色的線代表左聲道正極、橘色是負極 穿過左邊的殼 尾管 (本照片使用的鍍銀線 黃色代表r正極 白色L正極 透明色為負極)
b2、線材需打結以免拉扯 導致焊拉點斷掉,
或是採用線勾夾緊
b3、調整線勾或打結位置 以調整左右耳的長度 並上膠固定 之後可以準備焊接耳機了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耳機,大多只有一個發聲單體, 一個單體的限制下,音樂,大多只能展現一個優勢。 但是,科技進步了,技術翻新了,如果在動輒破萬的 多單體耳機中,尋找最低消費值的可能性,是否真的存在? B6不是你的救世主,卻能成為你對價格面產生以下犯上 的大快人心。 (測試環境說明) 由於該款耳機的三單體前提,一般的MP3,手機, 甚至低階的音樂播放器,幾乎無法著實展現B6的自身威能, 再加上該款耳機預設的定位在於中度進階者的前提, 太過平淡的器材,對該耳機來說,是一種過度可惜的浪費。 故本次特別情商站長提供自身使用的耳擴與筆者的X1共同參與測試。 預設音量45,EQ為關閉,作為搭配上的評側,以期在相對平衡的狀況下, 作為更加貼近購買挑選的參考。 張敬軒-櫻花樹下(LIVE) 單體優勢發揮,瞬間給人身處LIVE場地的錯置感。 同樣的音樂,琴鍵鏗鏘起奏,搭配上吉他弦音的橫撥,動鐵單元此時發揮出的 音感充滿脆度而不顯乾澀, 吉他的彈動與鼓聲的節拍之間,微微的削除了一點毛邊, 人聲的厚度反而提高一階,隨著跳動的琴聲開口,聲感也提前了一步有多, 沉浸潤透的濃厚感,是對情感面的增幅,要感受到張敬軒對著麥克風時, 喉頭翻動的幅度,並不是件難事。 整體的解析優勢大增,低聲吟唱之餘,更多了一股回首往事的淡定。 整首歌曲包覆圓潤帶弧,而不生油滑膩口,可以說是最適合發揮現場實力的範例。 李榮浩-喜劇之王(官方版本) 如果不特別說破,可能會有人以為這是現場ONE TAKE的版本。 弦音同步與人聲動作,貝斯夾在人聲與吉他之間,不失層次,更見分明的段落, 人聲的落位在前方多兩步,肩膀拉寬半步的開展,和聲與鼓聲穩穩的佔後輸出, 吉他的弦音帶出一點淡淡的爵士味,低音尾韻回拉的力道沉著到底, 調性,與其說是對自己的嘲諷, 毋寧說是第三人稱的分列式敘述,說書說的帶感,卻像是說著他人聲嘶力竭的過程。 這使得原本刻意自嘲的黑色氣息,更加凸顯了幾分自我刺激。 詞曲風格,也不期然多出一點厚重的結尾,如同大人的無糖黑咖啡, 苦是一定要苦,但苦完的回甘,也習慣這樣的調調。 (Mob Psycho-靈能百分百 op) 原本就偏向電音搖滾的曲風,七芯像是一掌就要把人推上太空般, 鼓聲轟隆的進入主軸時,明確的讓人帶進一股『搖滾要有氣勢!』的預告。 吉他的氣勢不減反增,女聲吶喊的線條,會讓人不知不覺的爬滿雞皮疙瘩, 不難發現B5正宣示著『我就是這種個性!』的眼睛一亮, 沒有優美醉人的甜蜜中毒,而是蝕入骨髓的另一種獨。 撞擊的低音鼓,加上貝斯的濃厚力道,從被隱匿的小媳婦, 搖身一變成了讓吉他跟女聲也要敬畏三分的另外半邊天, 如果你對於搖滾有著『沒力氣就是娘娘腔』的不可妥協, 那麼B6除了充沛的鼓浪,貼近的人聲,還有更多更多的爽度。 優點: 1.不落凡俗的超水準表現,5k之內難以兼得此般優勢。 2.明確可立即感受的解析能量,低音回彈夠力但不過厚。 3.更加嬌小的外殼,配戴上難度降低更多。 缺點: 1.對播放器及耳擴的要求與搭配,需要更多的良好配合, 2.低音相對過於偏後方,力道上仍有可以要求的調整。 3.高低本身的銜接性,依有少許的落空感。 適合對象: 1.原本就聽過動鐵,但是更希望加厚音場與彈性的人。 2.不需要過轟硬炸的砲彈式低音,對抽絲剝繭有樂趣的推理型。 3.手上有很多線材跟播放器,更希望多加搭配的實踐派玩家。 不適合對象: 1.手上只有手機,短期也沒有多餘預算購買播放器的低預算者。 2.對於高出力低音不能有半分妥協的絕對硬派。 3.希望能聽見更多整體配套順暢,對於實驗與搭配實在興趣缺缺的單一通關狂。的 四股100芯銅線與古河七芯x4股線同測後記: 不論你對於線材有什麼性質的喜好,是冷底跟暖場,播放器與線材的定性不同, 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風格, 所以『應該搭配哪條線最好』的問題,是絕對沒有標準答案的。 簡單的說,如果你對包圍的暖場跟聚集感很習慣的話, 四股提供給你溫和的中低音,優良的彈性跟適度的解析感。 對於大編制前提下,希望整體聽感更溫,更柔軟的需求, 人聲表現,跟整體歌曲風格的展現下,四股是必收的線材。 反之,如果你對於電音跟理性前提的敘事樂風有所偏好, 比起氛圍的包裹,更加判斷音場位置與晶瑩剔透的清脆, 七芯能毫無疑慮的展現大開大闊,並且質地細膩的爽快, 那麼七芯會讓你感受到條理分明,抽絲剝繭的循序漸進。
目前有個新活動,叫做展示你的作品
★活動資格:
使用本店材料製成的作品(或是至少8-9成材料)
作品類型(耳機、耳機線)
需買家自行製作,店長代為製作及維修的商品不符合資格。
方式 加LINE告知:@okr0566c
FB私訊也可 但是FB私訊一天只會上一次 比較慢處理
1、傳照片給我
2、告知下標的帳號 及 暱稱(帳號不會公開 暱稱會公開)
3、簡單1-2句話介紹或心得 (想不出來也可以不寫,店長會簡短介紹使用的材料)
★需同意作品照片 公開給店長使用,PO一定會告知是買家的作品請放心 。
活動贈品:下次訂購商品可折60元(無限制金額) or 折100元(需購物滿300元)
請務必告知下標帳號
店長會登錄在excel檔
下次購買時
請你在給賣家的話備註參加活動,自行改總金額即可!!
店長會打開excel檔 比對帳號
活動依情況截止或變更贈品 變更贈品會再公告通知。
試聽背景
播放機:Apple iPhone 5S 8.4
耳機:SE215
比較線材:原廠線、升級線、Earpod
控制條件:皆控制在iPhone音量格數一半的位置,音樂來源為iTunes購入無損音源,為避免電源干擾,試聽時不接電源,僅使用iPhone電源
試聽曲目:
Kevin Kern,1996,In the Enchanted Garden,After the Rain
Beethoven Orchestra London,2012,Sonata No. 8 in C Minor “Pathetique", Op. 13,Sonata No. 8 in C Minor Pathetique, Op. 13 – III. Rondo
蘇珊波爾,2009,I Dreamed a Dream,I Dreamed a Dream
蔡琴,2007,金聲演奏廳,一場遊戲一場夢
謝沛恩,2015,電視劇原聲帶,Daddy’s Girl
韋禮安,2015,電視劇原聲帶,女孩
鄧福如,2015,自成一派,自成一派
五月天,2013,電視劇原聲帶,入陣曲
Maroon 5,2015,V,Suger
聆聽心得
After the Rain
升級線:鋼琴聲清脆動人,尾韻綿長,聲音乾靜,沒有多餘的電子噪音干擾。
原廠線:琴聲清脆,但仔細聽卻無法聽見琴聲尾音,中頻表現較佳,較高及過低的聲音區域,會被吃掉一些。
EarPod:聲音感覺較有包圍感,聽不見琴聲的尾音,在安靜的室內聽時,會有極細為的沙沙音。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 III
升級線:琴鍵按下後敲擊弦的聲音清脆可人,但因為曲子音頻大多在較高的位置,所以在快板處會讓人聽起來感覺有點收斂,讓人想再加大音量。
原廠線:鋼琴聲脆度嚇人,音場乾靜透亮,就算較快板的部份依然可以把每一個音都聽的很清楚,但依然會有音量偏小想加大音量的感覺。
EarPod:琴聲尾音不夠明顯,變動較快的音符會有點被黏在一起分不開,聲音解析度不夠高。
I Dreamed a Dream
升級線:蘇珊大嬸演唱非常的乾淨透亮,因為樂曲中使用到的樂器較少,可以很明顯感覺到所有樂器被分開的精細解析度。
原廠線:各聲音頻率分開明顯,但少了點高音通透感,低音也略為下不去,但在大嬸演唱時,可以很明顯聽到演唱的小暇疵。
EarPod:人聲抖動音明顯,可以聽到演唱技巧的展示,但整體來說,頻率相近的聲音有互相融合的感覺,低音頓點不明顯,高音也不刺耳。
一場遊戲一場夢
升級線:吉他在撥動時,手指抖動的聲音明顯,蔡姐的聲音有空靈感,很有立體的感覺,閉上眼睛會感到蔡姐就在你面前唱歌,低音明顯,高音清脆。
原廠線:快板小鼓的每個頓點都很清楚,但有低音轟腦的狀況發生,高音部份有點悶悶的,不夠清脆,蔡姐聲音清亮動人,有溫暖的感覺。
EarPod:樂曲中間低音不明顯,有被吃掉,只在感覺到耳朵有震動才會發現有鼓聲小小聲的帶入曲中。
Daddy’s Girl
升級線:沛恩的聲音聽起來帶有空靈的通透感,低音及高音分的很開,鼓聲低音頓點明顯,有力但不轟頭,高音三角鐵之類的樂器,聲音清脆不刺耳。
原廠線:背景各樂器聲部皆各司其職,但在低音大鼓的部份雖然頓點明顯卻有點低不下去,高音鈸、三角鐵的聲音清脆但不明顯。
EarPod:歌手演唱聲音明顯,但除此之外,其餘樂器都有被吃掉的聽感,中音是中音,高音是中音,低音,也是中音,一整個中規中舉,無法表現歌曲特色。
女孩
升級線:韋禮安聲音頻率較高脆一點,聽到的感覺很脆,音樂裡的電子音略吵雜,低音強烈,頓點明顯餘韻很長。
原廠線:可以很清楚的聽見電子樂演奏的聲音,中、高頻區較有包圍感,低音強度不夠強烈,但人聲發音清楚,解析度普通。
EarPod:低音感覺過於強烈,有點蓋過中、高頻的聲音,樂手演唱的轉音處及尾部抖音表現較不明顯。
自成一派
升級線:開頭喇叭的聲音清脆,鼓聲加入後,整體聲音分佈飽滿舒服,阿福的歌聲進來後,更顯完美,副歌部份,雖然所有樂器集中,但可以清楚把所有聲音分開來。
原廠線:爵士鼓各樂器聲音表現清楚明顯,鈸的聲音每個頓點都很清楚,尾部抖動也很清楚。阿福的歌唱聲很飽滿。
EarPod:高音樂器的聲音都被吃掉了,中音人聲部及低音鼓聲部份有點被包圍的感覺,分不大出來背景音樂,只能聽到整曲在製作中被加強的部份。
入陣曲
升級線:此曲整體來說偏低音,但重低音感覺沒有其它幾首強列,阿信聲音進來後,有點被背景的音樂吃掉,略為可惜。吉他、貝斯的聲音表現優秀,可以聽到完整的指技。
原廠線:電子樂聲明顯,在整體聲音上聽起來有點空空的感覺,背景各樂器、合音都很清楚,但低音部有點震腦,阿信的聲音在中段後近副歌處有點刺耳。
EarPod:聲音包圍感很重,但可以清楚聽到阿信的歌聲,仔細聽可以依稀聽到合音,中段轉場處有些電子噪音滋滋聲出現。
Suger
升級線:曲首有點底噪,播放中低音頓點清晰且不轟頭,綿長不絕,雖然低音明顯,但高音部卻沒有因此被遮住,鈸發音上的抖動依然明顯。
原廠線:音場有優秀的表現,各頻率表現可圈可點,高音樂器及歌手尖叫聲聽起來很清楚,低音鼓聲頓點明顯,人聲表現乾脆純靜。
EarPod:低中高三頻保持不錯,有點融合的感覺,但在低音鼓聲頓點處過於強烈,且尾音不夠綿長。
結論
先說結論:這三條耳機,在EarPod上的感覺與一般路邊攤一條100的耳機比起來較顯得中規中舉,各頻段該有的都有。而SE215配上原廠線,則是將EarPod不足的部份再做加強,尤其在女聲及純樂器演奏方面的歌曲,聽起來更是優秀。最後,如果聽到一個接段,想加強SE215的低音及高音範圍,可以換上此條升級線,它可以把聲音解析度再提高一階,響應範圍再拉大一小截。不對,應該說,換上此條升級線後,能很平衡的把耳機單體的極限榨出來。
在聆聽時,此線在低音部份聽感很強烈,有網友是這樣介紹耳機的低音反應:好的低音不是,澎一聲就結束了,而是澎之後,漸漸變小,有餘韻的漸層感,有下潛入骨的感覺。而這條線換上後,低音每一個鼓聲的頓點都很清晰,且尾韻濃烈,感覺上,當鼓敲下後,鼓面自然震動的抖音都可以聽到,但也不會因此壓抑中、高頻率的聲音。而在人聲的部份,在蘇珊大嬸的歌曲中最明顯感到人生與樂器的分離感與凸出性,當蘇大嬸及蔡姐演唱時,如閉上雙眼,會讓人有歌手就在面前演唱的錯覺。中頻大概就小鼓、小提琴等樂器發聲的頻率,在換上此線聆聽時,中頻有特別再拉出來放大,與低頻的分離感比原廠線更強烈,整體來說可以很清楚的分出兩者的不同。
最後,在高音的部份,此線可以很清楚的聽到每一個高頻樂器的發聲頻率,搭配上聆聽如貝多芬鋼琴曲、凱文柯恩的演奏曲都可可以很有完美的感覺。
最後小的要說,雖然聽感是個很私人的感覺,但依我身邊朋友們的回應,換上此線後的SE215,真的加強很多高、低頻上的不足,而且讓人聲的部份更加甜美好聽,誠心建議各位,可以弄一條回家試試!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25837835032 升級線這裡可購買